为什么纠结于一首歌?O Holy Night 和 Jingle Bell Rock 的神学/意义落差。
“O Holy Night”(圣善夜)是1840年代法国两位诗人和作曲家创作的诗歌。那是基督教会“福音主义”(Evangelicalism)兴盛一百年后的时代。按英国历史学家David W. Bebbington的分析,福音主义的特色是高举圣经的权威(biblicism)、坚信耶稣在十字架上成全救赎恩典(crucicentrism)、强调罪人悔改和重生(conversionism),以及鼓励信徒热心投入社会关怀行动(activism)。
了解这背景,就会明白,为什么“O Holy Night”的歌词颂赞耶稣三件事:
- 道成肉身,降世为人,拯救堕落的世界,使失丧的世人找回自己的价值、希望与喜乐。
- 万王之王,躺在卑微的马槽里,作人的朋友,知道人的需要,对人的软弱并不陌生。
- 权能和荣耀的基督,他的律法是爱,他的福音是和平,他要打破锁链与停止压迫。
这诗歌的内容以救主耶稣基督的身份、赎罪之工和教导为中心。它是合乎圣经救恩神学的圣诞诗歌,是以福音为中心的感人圣诗。
但是,“Jingle Bell Rock”(响叮当的铃儿摇滚)是在1950年代,由美国歌手创作的歌。那是西方进化主义(Evolutionism)兴盛近一百年后的时代。世俗化、自由主义与后现代思维笼罩西方世界。摇滚音乐也开始流行。
在这时代洪流中,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圣诞歌曲之一”的“Jingle Bell Rock”,其歌词完全不提到信仰元素和耶稣基督的名字,是不出奇的。歌词主要描绘的,是可爱的铃铛、动人的雪花、滑雪橇的快乐,摇滚的欢喜,以及这些事物所营造的美好氛围。
这类“圣诞歌”的内容以人的情趣为中心。它是合乎后现代情感与商业化圣诞节的歌曲。其关怀不是基督的福音和奇异恩典。
明白以上的分别,就了解为什么在东马来西亚的砂拉越邦,联合基督教会(代表砂拉越一半的人口)会请砂拉越电台(TVS)在一个公开的“砂拉越多元活动:圣诞报佳音”中,以“O Holy Night”取代“Jingle Bell Rock”。
只因圣诞佳音无关铃铛摇滚和雪花雪橇,而是关乎上帝的儿子耶稣基督降生,为全人类创造历史:以他在十字架上的牺牲创造完全赦免罪人的历史;以他在第三天从死人中复活创造完全胜过死亡和魔鬼的历史;以他升天坐在上帝的右边创造完全预备好天家的历史!
我祈祷,所有唱“O Holy Night”的基督徒,继续实践创作当年“福音主义”的精神:高举圣经权威、坚信耶稣在十字架上成全救赎恩典、经验真实的个人悔改和重生,以及热心投入社会关怀与转化行动。阿们。
文章来源:取自刘世尧面子书,20231125
留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