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不给糖就捣蛋
「叩叩叩,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
当然,这句万圣节的经典台词,绝对不会真的出现在你家门口,但你一定在与万圣节有关的电影或动画片里听过吧?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万圣节会有这样的传统?为什么要打扮成鬼怪?南瓜灯?如果你跟我一样对这几个问题充满疑问的话,就让我们带着好奇心一起深入了解这其中的故事吧。
为什么要打扮成鬼怪?
按现有的历史文献显示,万圣节的起源其实和一个古老的节日—— 萨温节(Samhain) 息息相关。这是塞尔特人(Celtic)的节日。他们是活动在欧洲西北部的一支古老民族,对他们来说,每年的10月31日到11月1日之间正是丰收(夏秋)结束,严冬开始。这个时刻,也是人间与灵界之间的界限最为薄弱的时候。灵界的幽灵能够跨越这道界限,回到人间捣乱作怪。所以,为了防止这些幽灵在人类世界搞破坏,塞尔特人10月31日晚上进行(庆祝)萨温节,他们会聚集一起,点燃篝火,载歌载舞,象征驱赶邪灵的仪式。
另外还有一招,就是他们还会打扮成鬼怪,目的是为了混淆这些徘徊在世界上的幽灵「吓跑」那些企图为非作歹的邪灵恶魔。可以说,这种装扮成鬼怪的传统就是现代万圣节「装神弄鬼」的前身了。但是,这专属于塞尔特人的驱魔仪式,怎会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性的节庆了呢?
为什么万圣节会变成全球性的节庆?
这里就要提到一个历史人物 —— 罗马天主教的教皇格里高利三世(Pope Gregory III)。对当时的罗马教廷来说,塞尔特人的萨温节是异教习俗,所以为了要将塞尔特人皈依天主教,教皇就将萨温节「去异教化」最直截了当的做法就是「改头」加「换脸」。
「改头」就是重新赋予萨温节一个新的名称叫「Halloween」。「Halloween」其实是由2个词汇组成:「Hallow」和「Evening」。「Hallow」有「圣徒」的含义,所以又称「All Saints」(万圣),「Evening」是「前夕」(Eve) 的意思,所以「Halloween」也是「All Saints’Evening」。
如果说,Christmas Eve表示「圣诞节前夕」: 平安夜,那「All Saints’Evening」是指向什么呢?这就要提到「换脸」的部分。当教皇决定将萨温节「去异教化」时,他就重新定义这个节日,将1个节日变成3个节庆:
10月31日,庆祝All Saints’Evening(Halloween)
11月1日,庆祝All Saints’Day
11月2日,庆祝All Souls’Day
All Saints’Day 是纪念千万离世圣徒的日子;All Souls’Day 是为炼狱中「信徒灵魂」祈祷的日子。所以,不难想象,当天主教越广传「Halloween」也越广为人知。也就是说,有天主教的地方,就有人在庆祝万圣节。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万圣节的宗教色彩逐渐淡化,在现代的流行文化影响下,今天的万圣节更多被人视为是一个以娱乐、装扮和社交活动为主的节日。这样的节日,有谁不爱呢?
为什么会有「不给糖就捣蛋」的传统?
照历史的说法,这与「All Souls’Day」有关。在这里,先说一个关于天主教不合乎圣经真理的教义——炼狱观(Purgatory)。它指的是灵魂在进入天堂前,需要在一个净化的状态中暂时居留,以清除生前尚未悔改的小罪或罪孽的残余。在炼狱中的灵魂无法为自己祈祷,必须依靠还活着的人,透过「代祷」和「善行」来缩短他们在炼狱中受苦的时间,以便可以帮助这些灵魂早日进入天堂。现在,回头来谈All Souls’Day是为了替炼狱中「信徒灵魂」祈祷的日子。同时,也出现一种社会现象,就是会有一群穷人带着孩子,在这一天,挨家挨户地乞讨食物。那户人家给了他们食物(一种刻有十字架标志的圆形小面包:soul cakes)他们就承诺会为他们的已故亲人祈祷,祈求灵魂早日从炼狱中获释。这种社会现象,有个专有名词叫「讨魂 / 索魂」(Souling)。后来,物换星移,一个「去宗教化」的节日在娱乐和商业的包装下,成就了今日「不给糖就捣蛋!」的文化。
为什么万圣节有南瓜灯?
这个概念得跟圣诞节的圣诞老公公联想在一起。为什么圣诞节会有圣诞老公公?不就是有人乱七八糟瞎搞一通,将圣诞老公公强行置入而来的吗!?所以,南瓜灯也是同样一种套路。传说,一个爱尔兰的民间故事,有一个十分狡猾和贪婪的男人,号称「吝啬杰克」(Stingy Jack)。他生前胆大包天,竟敢连魔鬼都敢骗,据说还骗了2次!所以他死后不能进天堂也不会下地狱(戏耍魔鬼而得到的福利),所以Stingy Jack就变成孤魂野鬼了。后来,好心的魔鬼给了Stingy Jack一块燃烧的煤炭,他就将这块煤炭放进一个空心的「萝卜」里,作为他在永恒黑暗中漂泊时的灯笼。于是,Stingy Jack的灵魂就提着这盏灯笼四处游荡,就有了这个称号:「Jack of the Lantern」(后来演变为Jack-o’-lantern)
你可能要问了:这跟南瓜灯啥关系?原来,当爱尔兰人移民来到美国时,他们发现「南瓜」比萝卜更大、更容易雕刻,所以便用南瓜代替萝卜来制作灯笼。南瓜灯从此就登上万圣节的舞台了。
话说,民间传说而来的南瓜灯有何意义呢?这就要说回Jack-o’-lantern这个名字了。它其实源于「鬼火」(will-o’-the-wisp)现象。在古代欧洲的沼泽和荒野中,人们偶尔会看到闪烁的蓝色光芒,这现象被解释为是:鬼魂或精灵在引导迷路的旅人,找到回家的路,而摆在地上(树上)那一粒粒的南瓜灯,就是在指引那些在黑暗中漂泊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
在明白了万圣节的来龙去脉后,我不禁感慨:这哪是一个谈鬼的节日呀!这可是人性对「活着,却怕生不如死」;「死后,却怕不得好死」最真实的内心自白啊!面对生死的无常,我们人生的方向盘该交在谁的手中最稳妥呢?唯一选择:耶稣。
如果你是怕活着,却生不如死的话,主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翰福音8:12)。耶稣承诺你,信主的人不再活在黑暗中,你会有一个光亮的生命。
如果你是怕死后,却不得好死的话,主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耶稣应许你,真正信主的人死后不会下地狱(炼狱),更不会变成孤魂野鬼。你会跟着耶稣走,走向天父为你预备的永恒住所。
如果你是怕鬼怪的话,主耶稣说: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祂(太10:28)。耶稣要你知道,全能的神掌管万有,就连鬼怪也在神的掌权之下。
你该怕的是,那位创造万有又赐人生命气息的神,当敬畏祂!
参考资料:
- Trick or Treat: A History of Halloween by Lisa Morton
- Halloween: An American holiday, an American history by Lesley Pratt Bannatyne
- Halloween: From Pagan Ritual to Party Night by Nicholas Rogers
文章来源:取自黄秀健面子书,20241018
留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