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小学堂 文之森

先有光,才有日月星辰?

牧师,为什么圣经创世记里记载上帝先造光,后造太阳、月亮、星星呢?

的确,一般上,人都想,应该先有光体才会有光。但是,圣经创世记第一章的记载显示,上帝在第一天造了光,且分光暗昼夜,到第四天才造众光体管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这出人意外的先后秩序其实意义深长。

它显示一个极重要的神学真理和史实,就是创造主本身才是光的源头,而非太阳,或任何反射太阳光线的光体。新约圣经也宣告,“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在祂并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雅1:17);“神就是光”(约一1:5)。因此,光体不配得人的敬拜(申17:2-7),造光体的真神才配得人的崇拜(诗96:4-5;赛40:26, 28;4:11);被造的日月星座并不是人命运性格的主宰,满有能力智慧与慈爱良善的创造主才是人生命的源头,以及人类性情、才干、意义感、安全感的塑造者(赛42:5-6;43:7)!正如先有水的地方,才有水库水坝被建在那里蓄水、治水、用水,因此,先有光,才有光体出现管理光,分别昼夜,划分年、日,和季节,这并不出奇。在神凡事都能(耶32:17;可10:27)!

有华裔基督徒科学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解读创世记里先有光后有光体的秩序。例如,北美大学教授黄力夫指出,创世记第一章的启示,是要人站在人的地位来了解上帝的创造,而不是站在上帝的地位。他说:“人是活在地球表面。我们要想象,如果当时有人的话,会在地球表面观察到什么?”在这前提之下,第一天,地球刚形成,温度很高,被厚厚水蒸气笼罩,阳光不能透过,因此,“如果当时有人的话,一定是伸手不见五指,所见的只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第二天,水分上下成厚云和海洋,中间有清新的空气。第三天,水面下降,陆地升高,植物被造,天空仍有厚云,但有足够的阳光透过,可供植物行光合作用。到了第四天,天空逐渐晴朗,最先出现的是大光太阳,其次是月亮,最后是星星。黄教授认为,其实“天体星球早已造成,它们‘在第四天’的出现不是被造的秩序,乃是天空晴朗的秩序……有太阳直射在地球上,从此有了气候的变化。”

总而言之,创世记中先造光,后才有日月星辰的记载,是深具神学意义,且能以现代科学知识解读的。对今日的基督徒来说,这真理史实至少提醒我们两件事:

  1. 基督徒可观日出日落,在中秋赏月,且在夜里与爱人一起看星空,但绝不可拜日祭月,或迷信星座运势、星座算命等。
  2. 正如日月星辰被造为昼夜、年日和季节的“管家”,基督徒也被造和蒙召作“基督的仆人,上帝奥秘事的管家”,故当忠心管理自己的时间、金钱、情绪、言语行为、婚姻家庭、事奉、学业、事业等,用自己的身体荣耀上帝(林前4:1-2;6:20)。

既然上帝是“众光之父”,各样美善的恩赐和全备的赏赐都从祂而来,那基督徒就当坦然无惧,常到施恩座前“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来4:16)。传道人和属灵领袖们也当在讲道教导中多讲和强调上帝的恩赐与赏赐,以激励弟兄姐妹们专心仰赖上帝,克服试探捆绑和各样困难,得胜有余,发光作盐!当然,我们避免“成功神学”或“健康与财富福音”(Health and Wealth Gospel)的错谬,但我们也不要只讲律法要求、单单斥责罪恶陋习,而使听道者长期处在被定罪和

内疚的心境中。我们当高举上帝神圣且丰盛的恩典,为人带来阳光般的希望!

文章来源:刘世尧《阿尧面子说》,马来西亚基督教卫理公会砂拉越华人年议会文字事业部

留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