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小学堂 文之森

团契 & 家庭,怎么平衡?

▎团契 & 家庭,怎么平衡?

#1落差感的开始

还记得吗?想当年,你在青年团契,单身、自由,心里只有一件事:和弟兄姐妹在一起,唱诗,可以唱到尽情忘我;分享,可以聊到忘了时间;宵夜,可以吃到半夜凌晨;一点都不担心,第二天早上爬不起来。那时的团契,不是负担,是你心里的家、是生活的重心。

可后来,你进入初成团契,身份变了。你是丈夫、妻子,要顾事业;你是爸爸、妈妈,要顾孩子。你也许还是单身,但看着那些曾经和你在青团疯到深夜的朋友如今都已成家,你也不好意思,再打扰太久,所以团契的时间不再能想多晚就多晚。

突然来到的落差是不是让你觉得那份单纯、放松、全情投入的团契时光好像离你越来越远了?心里那句话,虽然,你迟迟没说出口,但心底,早已默默叹气无数次:现在来团契,好赶…好累哦!

团契 vs 家庭,越来越不平衡。怎么会这样?是团契变质了?还是我们对团契的感受,悄悄变了?

#2团契背后的事工延伸

可能,有人会反驳:团契就一个礼拜一次,顶多2小时而已,怎么会平衡不了!?如果你会这样想,那可能是因为你还没真的参与到,团契背后的事工。我给你说说真实的情况:团契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存在」,它属于堂会(牧区)也是教区的一部分,更与年会的事工息息相关。

所以,团契常常会参与教会的其他事工:主日礼拜的招待员、诗班、医院探访、开会、祷告会、装备课程…虽然这些事不是每个星期都有,但一旦有安排,你的时间表就得重新洗牌。

你可能刚哄睡孩子,还没坐下休息,就接到信息:明天主日礼拜,需要你作招待员。

你可能每天都加班到很晚,好不容易到了周末,原本想补个觉,却发现等下团契后,还有大合唱的彩排。

你可能正在赶工,突然电话响起,被问:能不能帮忙祷告会的助唱?

团契,好像一根绳子,哪儿有需要,就把你牵过去,哪儿缺人,就把你拉过去。也难怪你会觉得:心,好累。那心累的人会怎么做,让自己的心,不累?嗯,你猜对了,就是在生活的拉扯中,做取舍

#3团契是你觉得可以取舍的那一块

我很明白这种透不过气的感受:工作有 deadline;孩子要哄睡;家人、朋友临时有事…至于团契嘛,这周先缺席一下,反正只是1次,应该不会有事的。活在这样的生活节奏,你的工作、私人时间,已经在跟家庭抢时间。团契只是看得见、能掌控 的那一块。

所以,你只好选择牺牲团契。毕竟,工作不能丢、家人不能不顾。剩下的,只好从团契里割舍出来。然后,这样的事发生1次、2次、3次…慢慢地,团契就成了你心里那个随时可以放下的选项。

也许你会说:我不是不爱团契,而是要多陪家人。但如果我们再诚实一点,实际的情况,会不会是;所谓的陪伴家人,其实是;孩子在写作业,你在沙发刷手机?太太在洗碗抹桌子,你在上网追剧?又或者,干脆一个人窝在房间,安静、放空?

坦白说,这没错。你只是想给自己,留一点喘息的余地。但话又说回来,为何来团契,无法让你有得安息的空间呢?

#4今日团契的困境

你觉得,你的团契比较像是「办活动」?还是在「建立生命」?有时,我们很在意:今晚的主题?下周谁服事?会不会准时结束?却忽略了弟兄姐妹的心,有没有被神的爱触摸?聚会后,他们是更爱主?还是依然疲累?

可惜的是我们常点算的是出席人数,而不是数:有多少人因着团契更加渴望跟随主?我们开会检讨的是:事工有没有完成,而不是弟兄姐妹的生命,有没有成长?

更糟的是,很多时候团契里,彼此几乎0互动。大家来得安静,走得匆匆。像上下班打卡:任务完成就回家。我们把团契活动,搞得热热闹闹,但要邀请大家探访,却几乎没人回应。有人生病?多少人知道、在乎?有人软弱?多少人愿意祷告、鼓励?

这样事,久了,参与团契就成了「路过」。心,却没有被神的爱更新。我来,是因为义务而来,不是因为渴慕。我走,是因为时间到了,不是因为得着满足。


#写在最后:

什么是团契?团契,不只是一次的信仰活动,也是弟兄姐妹因耶稣的名聚集,在祂的爱里彼此扶持、彼此建立的属灵之家。

团契,也是神赐下的恩典途径,借着敬拜、分享和服侍,让生命在爱中不断更新。家庭的存在并不是要我们放下与神同行的脚步。

家庭 & 团契从来不是2选1的对立面。所以

家庭 ≠ 拖累服侍

服侍 ≠ 忽略家庭

家庭,是侍奉的延伸。家庭 & 团契(服侍),2个都是神的托付。

祝福你,从今天开始,学会先安顿家人的心,在家里活出爱,再回应团契的需要,在团契传递爱。让你的生命不再是被绑住的绳子,而是你的家 & 你的团契一条温暖又坚韧的恩典管道。

这才是平衡的美好。

文章来源:取自黄秀健面子书,20250814

留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