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曾博恩“我为什么不信基督教”的反思和回应(上)
2022年7月18日,台湾著名年轻主持人曾博恩,在他的Podcast节目《博音》里畅谈“我为什么不信基督教”。他说自己是从小由父母带去教会,后来担任过团契领袖,更读过圣经一遍。不过,在青年时期,他仍然感受不到上帝,所以决定不再相信基督教。
博恩指出,他不满基督教信仰的两大原因:一,“大家不太知道自己在信什么”;二,“展示性的行为”(即假冒伪善)。他口齿伶俐地道出亲身经历,并评论圣经的荒渺之处和教会的问题。
我想先按博恩的信仰历程,提出两个值得今日教会反思之处。之后,我会回应他对圣经的评论与他的某些观点。
我认为,博恩的“信仰历程”,给予今天的基督徒和教会至少两个重大的提醒(在英语里,我尝试用两个“F”来表达)。
一,信仰要寻求理解(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
这一句“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拉丁文 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是公元十一世纪欧洲著名神学与哲学家安瑟伦(Anselm,1033-1109)的概念。意思是,信心是了解信仰之道,而理性可以成为信仰的工具。活泼火热的信心和严谨的理性思索并没有冲突。
我们不可以对教会中的年轻人(或任何人)说:“单纯地信耶稣就够了,不要想太多,圣经有很多测不透的奥秘,最重要是每天灵修,参与教会事奉,领人归主上天堂”。年轻基督徒对圣经的片断了解和误解,可能成为他们灵命不振,被异端影响,或离开基督教的原因。所以,教会牧者、各团契导师、基督徒父母等,都要积极回应和处理年轻人的信仰难题,使他们有“寻找必寻见”的喜乐,“知道我所信的是谁”(太7:7-8;提后1:12)。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至少有三本书点燃了我对基督教信仰的信心和理性思辨的热诚:华人基督徒生物学家冯秉诚博士写的《游子吟—永恒在召唤》;美国护教学家麦道卫(Josh McDowell)写的《铁证待判》(Evidence that Demands a Verdict);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刘易斯(C. S. Lewis)写的《返璞归真:纯粹的基督教》(Mere Christianity)。这些书籍帮助我的信仰思维和信仰人生更纯真成熟。
二,信仰要从心出发(From-the-heart)。
旧约圣经最广为人知的经文之一是箴言4:23:“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在救恩历史的进程中,上帝对以色列百姓最严厉的责备之一就是:“这百姓亲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赛29:13)。上帝要的是“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耶31:33)。到了新约时代,主耶稣基督更以身作则地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太11:29)
以上的经文显示,信仰的宝座首要是设在心里,从心改变,从心发出,从心流露。只忙碌地参与教会事奉,却没有内心真实的属灵经验,与上帝没有个人的关系,将导致一个常往教会跑的人迟早死在活动里。
但问题是,如曾博恩说的,他想要感受到上帝,却多年感受不到的时候,怎么办?雅各书4:8道出一个宝贵的应许:“你们亲近神,神就必亲近你们”。我们得陪伴年轻人去亲近神,教导他们投入敬拜、默想经文、听主柔声、领受异象、与天父爸爸谈心、接受主耶稣的医治和释放、察验圣灵的光照、借美丽的受造界去体验神的存在、在事奉的活动中去察觉神的同在、数算主恩等。
基督徒父母和教会领袖千万不要以为,年轻人在教会活跃地事奉,自然会经历神。我们须刻意地指引他们去注意到(aware)和感受到天父的慈爱、耶稣的恩惠、圣灵的感动,并给予他们肯定。一个迈向成熟的信仰人生,其实是包含三大因素的:明白和相信合乎圣经的正统教义(Orthodoxy);委身和实践合乎圣经的道德生活(Orthopraxis);还有,尝到天恩的滋味,有第一手的属灵经验与感受(Orthopathy)。
我自己是所谓的“第三代基督徒”,基督教信仰从我虔诚的外婆开始进入我的家族里。与曾博恩一样,我从小被带去教会,参与儿童主日学和教会圣工,学习去关心人和为人祈祷,更在社区里逐家布道。在这过程中,感恩,我至少有三次刻骨铭心地感受到上帝与我的关系。
- 我父亲去世时,少年的我流泪问天父,为何没有医好爸爸的病。我听到天父温柔的回应说:“我医治他了,他在我这里”。在哀痛中,我顿时感受到属天的永恒盼望,我因此坚强起来。
- 我作了一个特别的梦,那被钉在各各他山十字架上的主耶稣,他为我舍命流血,而且天上不断有声音宣告:罪人可以与上帝和好了!我感受到神无条件的爱和接纳。
- 我在清晨时看见,一个白衣天使出现在我面前大约几分钟。起初,我感到战兢,后来就感受到平安。从此我深信天父会看顾我,天使保护我,我的生命是在神的手中。
反思部分就写到这里吧。下一次,我会谈谈曾博恩所提出的一些课题以及他对圣经的疑惑,如“Fake it till you make it”、令他“不舒服”的经文、雅各多妻的问题、女性月经不洁的缘由等等。
文章来源:取自刘世尧面子书,20220731
留下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