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小学堂 文之森

我心里悲伤,我好无助……

「悲伤」会消失吗?时间真的能带走痛吗?如果你真的痛过,就会明白,有些悲伤永远留在心里,像一道不会愈合的伤口。它不会消失,也不会被遗忘,只是变得安静。藏在角落,没人触碰,但却一直都存在。

安宁疗护师苏绚慧的《请容许我悲伤》,装满了这样哀痛的「悲伤」故事。

与你分享其中2个故事,它们像小雨滴,轻轻地落下,却湿透了人的心。

故事—:妈妈会爬梯子上天堂去

小珠4岁。自从她的妈妈被转移到安宁病房后,她就陪着妈妈常常待在病房中。

「小珠,我好像常常看到你在这里,你来病房做什么呢?」

「妈妈生病呀!所以爸爸带我来看妈妈。」

「你知道妈妈生什么病吗?」

「癌症!」她大声的说。

「那你知不知道,妈妈可能没办法回家了?」

「知道,妈妈不会回家了,妈妈会死掉。」

读到这里,我不禁讶异,小珠真的明白「死掉」是什么意思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想在她与疗护师的对话中,找到答案。

「谁告诉你妈妈会死掉的呢?」

「爸爸啊!」

「那爸爸怎么跟你说的?」

「爸爸说妈妈会爬梯子上天堂去」她天真的笑。

「可是妈妈爬梯子上天堂去以后,你会不会难过?」

「当然会难过呀!可是爸爸说,妈妈只是先去天堂,以后我们每个人都会去啊!我们会一起在那里」她笑笑地回答。

我为上帝赐下天堂的盼望感恩,因为有天堂的应许,死亡不再是永别,而是短暂的分离。我们相信在主的怀抱中,还有重逢的那一天。

我也敬佩小珠爸爸睿智,他用满满的关爱引导女儿正面看待妈妈的离世,让悲伤的现实多了一份温暖的期盼。他的坚强与信心,不仅安慰了孩子,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信耶稣的人活在世上有指望。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哥林多前书13:13)

故事2:悲伤不曾离去

冬冬,一名安宁病房的护理人员,以下是她的故事:

很小的时候,冬冬的妈妈去世了。之后,家里没人再提起妈妈,就好像妈妈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妈妈不在了,这是冬冬必须接受的事实。于是她努力习惯这种失去,逼着自己不再想念。

有一年母亲节,学校特别准备了小礼物送给没有妈妈的孩子,冬冬也领到了一份。回到教室时,其他同学看到了,很不服气地吵着问:「为什么你有,我们没有?」老师听见了,却当着全班的面说:「她是没有妈妈才能领到这个礼物。难道你们想像她一样没有妈妈吗?」话音刚落,全班传来一阵小声的议论:「她没有妈妈,只有她没有妈妈。」

这些看似无心的话,却像针一样扎进冬冬的心里,她坐在座位上无助地哭了。

从那以后,冬冬再也不愿提起和妈妈有关的事情。她告诉自己,不想了就不会再伤心。于是,她把所有关于妈妈的记忆锁在了心底不让它们浮现。

后来,冬冬长大了,成了一名安宁病房的专业护理人员。看着病房里的患者和家人,她心里常常有种说不出的苦楚。几番挣扎后,她用文字写下心里的郁闷:

「这段日子徘徊在掌握与失控之间…」

「后来,我才明白,那种巨大的悲伤从未被安慰过…」

「当我再一次面对这些记忆时,我竟在房里失声痛哭…」

「我想,我遇上了多年前的悲伤」

原来,悲伤一直都在,不曾离去。

我被允许可以悲伤多久?

「悲伤」的感觉无关对错,不应该被隐藏。允许自己悲伤,是对心灵最温柔的拥抱。面对「悲伤」,我听过最无情的安慰是这两句话:「别难过了」「节哀顺变」。对一个正在悲伤的人说出「别难过了」或「节哀顺变」,就像是在告诉他们:

你不应该继续悲伤了、你要节制悲伤的感受。这样的安慰,不是抚平伤口,而是让人更加孤单。

小珠的悲伤,因着她爸爸告诉她妈妈会爬梯子上天堂,将离别化作一种暂时的分离,并传递了重逢的盼望,而得以被安抚。冬冬的经历却令人心痛。她的妈妈去世后,家里选择沉默,仿佛这份失去不曾存在。所以,她只能把悲伤埋在心里,努力假装自己不需要哭泣。多年后,她才发现,那些未被安慰的痛一直藏在心里,从未离开。

也许下一次,如果你见到一个悲伤的人,可以试着陪着他,听他说说心里的话。因为,有时候最好的安慰,不是让悲伤消失,而是让悲伤被看见

当我需要哀伤时,别告诉我需要坚强,悲伤是我的动力。

当我需要哭泣时,别告诉我需要忍住,泪水是我的想念。

当我需要思念时,别告诉我需要放手,那是我爱的延续。

愿每一位悲伤的人,在主耶稣的应许里获得安慰: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马太福音11:28)

文章来源:取自黄秀健面子书,20241202

留下回复